鐵嶺人日子里的柴河 |
||||
|
||||
前陣子絮叨過老家的吃食,這回想好好說道說道柴河,這條流淌在鐵嶺人生活里的河。 在鐵嶺平頂堡往南10公里,銀州區(qū)往北5公里的位置,有條河,我們鐵嶺人喚作“柴河”。這名字起特別實在,聽老一輩的人說,在滿洲國期間,當時在柴河的兩岸有特別茂密的灌木林,當?shù)厝撕蛪ɑ膱F經常來打柴,久而久之,便得了這么一個名號。 柴河自東向西,從鐵嶺穿城而過,起點位于法庫縣和銀州區(qū)交界的遼河,最終匯入遼寧省第八大水庫-柴河水庫。平時的話,柴河的水位不深,河底鋪著細碎的砂石。因為柴河是遼河的一個分支,在上游放水的情況下,運氣好的時候能摸到魚。夏天的時候,順著柴河岸邊,總能看到三五個釣魚的老頭,一邊架著魚竿,一邊撐著遮陽傘,躺在椅子上,好不愜意。河岸兩側生著些歪脖子柳樹,枝條垂到水面,隨風輕輕搖擺,這幅景象也別有一番意思。 為了方便鐵嶺地區(qū)的交通,目前在柴河上一共有三座橋,分別是哈大線鐵路橋、京哈高速公路橋、京撫102線公路橋。其中比較有名的是102線上的柴河大橋,因為順著這座橋繼續(xù)往南,通過南馬路道口,可以到龍首山。作為鐵嶺為數(shù)不多可以游玩的地方,龍首山不甚高峻,除了蓮花池,這里成了鐵嶺人晨練的去處之一。每日天剛剛破曉的時候,便有稀稀兩兩的腳步聲踏破晨霧,驚醒了山中的松鼠。等到太陽升起時,順著爬山路向上看去,密密麻麻的滿是早期跑步的人們,他們戴著耳機,目光向前,無人駐足看一眼路旁的野花。 沿著柴河一路向東差不多6公里的位置,靠著河岸北邊有一個鎮(zhèn)子,叫熊官屯。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但是靠著河岸居住的老一輩的人還是更習慣在自家菜園子摘菜以后在河邊洗菜,水聲嘩嘩的,偶有菜葉順流而下,引得天上的家雀爭相啄食。這般景象在鐵嶺人的眼中實在平常,卻也透著幾分生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柴河兩岸的條件也逐步好了起來,護坡得到了加固,河道得到了加寬,種了花草,裝了路燈,以前的河兩岸的碎石路變成了現(xiàn)在的健身步道。特別是在清晨和傍晚,拍照的、遛彎的、跳廣場舞的、扭秧歌的、賣零食的,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這里因為相同的愛好匯聚在這里,好不熱鬧。 柴河在豐水期滾滾向前流淌,枯水期也有涓涓細流,雖然河兩邊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它卻經久不息,承載著鐵嶺人對老家的回憶。 |
||||
[打印頁面] [關閉窗口] |